开发性金融 | 县域资讯  | 新农村 | 投融资 | 区域黄页 | 区域招商 | 区域人脉 | 山西博客
  >>  直达
  
   
您的位置 >>山西特色产业与县域经济发展论坛专题 >>正文
   
举龙头 建基地 创品牌

  永济市人民政府

  永济市位于山西省西南端,地处晋、秦、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全市总面积1221平方公里,辖7镇3个街道办事处,人口43万,耕地面积73万亩,是全国的优质棉基地、芦笋生产基地和全省优质商品粮基地。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方针,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注重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品牌工程,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取得明显的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市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我们永济市先后荣获“全国食品加工百强市”、“全省结构调整先进市”等称号。 目前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一、龙头企业发展强劲,社会经济效益突出

  通过近年来的大力发展,我们现有各类农副产品加工企业60个,其中有芦笋加工企业12个、肉鸡加工企业1个、油脂加工企业8个、奶制品加工企业2个、牧草加工企业1个、面粉厂30个、米醋厂3个、饲料厂2个等,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8个。这些企业年实现总产值达25亿元,占全市民营企业的60%以上,其主要产品有芦笋罐头、冷冻肉鸡、食用油、奶制品、米醋、饲料等。全市初步建成了肉鸡、油脂、芦笋、奶制品加工等五大龙头企业,形成了一条以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全面发展的新路子。农副产品加工业带动了300余个运输专业户、150余家餐饮业、1.8万余户养殖(种植)的发展、各种经济中介人1500余人。我市龙头企业的发展现状是:

  肉鸡加工辐射带动了晋、秦、豫黄河金三角地区30多个县市肉鸡养殖业的发展。以山西粟海集团为龙头的中西部地区最大的肉鸡孵化、饲养、加工的外向型企业,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并跻身于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总资产5.8亿元,下设10大分公司,年存栏种鸡30万套,出孵雏鸡3000万羽,加工肉鸡2500万只、混合饲料13万吨,年实现产值5.2亿元,销售收入4.9亿元,利税3100万元,直接安排劳动力1800余人。企业采用公司加农户,契约加服务的经营模式,先后在运城地区13个县市区和周边临汾、三门峡、渭南等20多个市县的80多个乡镇发展养殖场(户)5000多个,年可为养殖户创收近亿元。今年企业又投资1.7亿元建设年加工肉鸡4500万只和2万吨熟食加工车间,项目建成后可实现销售收入17.4亿元、利税1.65亿元。

  油脂加工拥有中西部地区最大的植物油加工基地。以山西忠民集团、强胜集团、晋美油脂有限公司三大集团公司为龙头的油脂产品加工业,年可加工各种油脂原料120多万吨,已发展成为中西部地区科技程度最高、加工规模最大的食用植物油加工基地。山西忠民集团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拥有总资产7.35亿元,下设五大分公司,年可加工大豆、棉籽30万吨,实现产值4.8亿元,销售收入4.1亿元,利税3000万元。2003年该集团与临汾南铁有限公司合作总投资3800万元兴建一条长12公里的铁路专用线,去年集团投资7200万元新上的日处理1500吨棉籽油浸出生产线已投产运行。今年公司又投资2800万元建设日加工400吨精炼油车间和大豆磷脂开发项目,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6亿元、利税5000万元。三大油脂加工企业的发展壮大,不仅消化了大量的棉籽、大豆等农产品,而且带动了永济及周边省市20万农户从事棉花种植业生产,创造社会效益3亿多元。

  芦笋加工已形成了全国最大的芦笋种植、加工、出口基地。以中粮大宝、厦门国贸等12家企业为龙头的芦笋食品加工业,年加工能力达4.6万吨,实现产值4亿多元,上缴税金1500多万元,创汇2500万美元,企业总资产3亿元,其中流资1.9亿元,固定资产1.1亿元,芦笋年生产、加工、出口量占全国的60%以上,占世界的四分之一。目前,全市种植芦笋面积达10万余亩,主要分布在5个镇、57个自然村,9800个农户,年可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30000多人就业,为农民提供收入1.3亿元,成为我市的一项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成熟产业。今年5月份,西班牙一家客商投资1000万元,在我市建设年产3000吨芦笋罐头生产线,目前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到明年三月份正式投产。
奶业加工促进了全市奶牛养殖业的发展。以永济市鹳雀楼乳业有限公司和超人奶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乳制品加工业,年产各种液态奶1万吨,产值2600万元,利税500万元。其中鹳雀楼乳业公司总资产2000余万元,年产液态奶6000吨,产值2000万元,主要设备是投资1100多万元引进荷兰施托克超高温灭菌机和法国百利包装无菌灌装机等国际一流乳品加工设备,设计生产能力排全国第八位。现鹳雀楼乳业为银桥集团代加工花色奶,超人奶业成为伊利集团在运城地区的奶源总代理,两个公司注重加强自身奶源基地建设,先后从国外购进优种奶牛600多头,已带动了全市奶牛专业村(户)的3000多头奶牛养殖业发展。

  龙头企业的成功运营,为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目前,我市有多个企业借鉴这些先进的经验,正积极努力扩大规模,形成特色。由于其涉及多个领域,不但为我市带来经济收益,更为我市农业产业化进程中龙头企业“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注入了强有力后劲。栲栳速生杨基地2万多亩,建有2个中密板加工厂,同时引进1家生产甲醛化工企业(为板材业提供胶原料),共涉及5个村、400余户农民种植,年为农民提供收入200余万元;企业年加工原料2000多吨,实现产值600多万元。张营共有5家米醋厂,年产值400多万元,加工小米、大麦300多吨,产品销售到香港、台湾。田营粉条加工总厂,年加工红薯300多吨,产值1500多万元,涉及3个村800多户农民种植红薯,年为农民提供收入300余万元。

  二、加强领导重视引导,创新服务保驾护航

  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中,高举一个龙头,就能稳固一个基地,带动一批产业,繁荣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群众。因此,我们始终把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奔小康和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来抓。

  一是明确思路,领导重视抓落实。永济做为传统的农业产区,如何搞好农副产品加工业,形成农业产业化发展新格局?我们高度重视,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三农”政策,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发展方向,把此项工作摆放到重要议事日程来抓。结合实际,明确提出了“以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和优势产业为主导,以高科技、高档次、高附加值、高市场容量的名优产品为核心,以专业化、集团化、规模化的大型骨干企业为载体,以广大农民参与的规模种植、养殖、加工为基地,以占领国内市场、跻身国际市场,引导农民致富为目标”的总体思路,形成了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格局。同时,在市、镇两级成立了实施龙头企业战略领导小组,制定出了领导联系服务龙头企业的工作责任制和奖惩机制,对于重点项目、工程,市委书记、市长直接抓落实,并实行定期现场办公制度,由市四套班子领导带队,组织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深入企业现场办公,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用地、用电、用水、资金、环保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二是部门支持,全力配合促发展。在龙头企业战略实施过程中,我们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发展靠合力”的思想,齐心协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对龙头企业做到政治上释疑解难,工作上撑腰壮胆,舆论上驱寒送暖,多理解、多支持、多服务。市政府每年拿出500万元用于培植龙头企业骨干项目;财政部门每年从年度预算支出中提取一定比例,设立龙头企业发展基金;税务部门认真执行国家减免政策,并根据企业经营情况给予优惠政策;各专业银行、信用社都本着“择优扶持,效益优先”的原则,列专项规模发放贷款,保证了龙头企业资金的足额到位;组织、人事部门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企业工作的优惠政策,积极支持学有专长者到生产一线发挥才能。为了确保人才在企业能够留得住,我们还在人才交流中心和畜牧局设立了两个服务站,作为人事代理,为乡镇企业的大中专生在户口关系、子女就学、就业、职称评定等方面实行全程服务,解除后顾之忧;民营、科技、教育部门积极为龙头企业培训人才、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工商、水利、电力、土地、环保等部门都从各自职能出发,齐心协力,积极支持龙头企业的发展。

  三是强化服务,创优发展环境。我们成立项目审批服务中心(或网上审批),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做到限时办结和公开服务承诺。我市对龙头企业实行统一的“封闭式管理”,规定除税务部门外,其它任何部门和个人不经批准,不得随意到龙头企业收费、摊派、募捐、查帐、检查。凡发现有整龙头、吃龙头、卡龙头的问题,公开查处和曝光。同时,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七路八街”城市框架已经形成,市区绿化面积达65%以上,实现了统一供水、统一供热、统一污水处理。邮电、程控、移动、信息网络等现代通讯设施齐全,商检、海关在我市设有分支机构,可提供检验、报检、签证、外运、通关一条龙服务。我市还制定出台了28条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大大促进了对外开放的力度。

  四是培育基地,积极提供资源保障。龙头企业要发展,必须有稳固的基地作后盾。有了基地,就能保证企业加工需求和顺利发展,才能带动广大农民创业致富。为此,我们十分注重基地建设,做到统一规划、统一组织、明确任务、综合开发,我们在稳定小麦、棉花面积主攻单产的基础上,有计划的调整产业结构,把加工原料基地重点放在30万亩黄河滩涂和13万亩中条山洪积扇地带,并列入“十一五”规划,有的上报省政府立项,纳入国家计划开发项目。我市重点发展粮、棉、芦笋、优质杂粮、草食畜、干鲜果、食用菌和蔬菜八大产业,目前初具规模的有:小麦面积62万亩、棉花面积38万亩、芦笋面积10万元、牧草面积5万亩、经济林面积3万亩,发展奶牛3000多头,为加工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同时我们发展了20余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10余个农产品行业协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注重培养农村经纪人才,专门从事经纪的人员达到1500余人,进一步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化程度;开展创业辅导培训,去年以来共对5000余名城乡优秀中青年进行了养鸡、养猪、种蘑菇、栽经济林等方面的技能培训,引导扶持农民创业,与龙头企业衔接,促进产业化经营。

  五是科技引导,加快产业全面发展。在龙头企业的发展中,我们坚持实行科技兴企和创优质创名牌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逐步走规范的现代企业之路。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每年都投资扩建,进行技术改造,近年来总投资2亿多元,提高加工能力和科技含量,山西粟海集团引进世界一流的设备,生产过程中导入国际卫生质量控制体系;山西忠民集团引进国内最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生产过程实现全电脑自动化控制,公司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鹳雀楼乳业引进荷兰和法国一流乳制品加工设备(国内仅有4家)。粟海集团去年投资2500万元进行自主创新,研究开发出种鸡配合饲料、畜禽浓缩饲料、肯德鸡烤鸡翅、烤腿肉等产品。忠民集团和强胜集团近年来,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实施油脂深加工创新技术,这些企业内部建有研发机构,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联系,以提供技术信息和人才支持。在此基础上,企业不断拓宽销售渠道,粟海集团的清真鸡肉产品已出口到日本、韩国、南非、香港、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去年初,我市忠民集团的忠民牌三级大豆油、鹳雀楼乳业公司的鹳雀楼牌纯牛奶等4个产品,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超人奶业公司的生鲜牛乳和巴氏灭菌乳、鹳雀楼乳业公司的酸牛奶、晋通菌业有限公司的平菇、于乡镇洗马村的西瓜和番茄等7个单位及个人的11个产品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全市被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规模达到12.3万亩、2500头奶牛。这些成绩填补了我市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空白,标志着我市农产品生产正在实现从高产到优质高效的新跨越。

  三、立足市情积极探索,以人为本优化环境

  1、推进产业化,必须大力发展龙头企业,这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和中心环节。兴办各种加工龙头企业,不仅可以实现农产品多次转化增值,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比较利益,调动农民进行初级产品生产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以此为中枢,实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在坚持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立农民专业生产合作社的基础上,提高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帮助和引导农民进入市场,解决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一个龙头就是一个跳板,一条纽带,一座桥梁,可以带动一批生产基地和千家万户进入国内外市场。我市芦笋种植已有十多年历史,但一直形不成规模,主要原因是加工企业滞后。为此,刚开始市政府首先兴办了3个芦笋加工企业,促使千家万户进行芦笋种植,随着基地的扩大,原料的充足反过来又促进了企业的发展。现在我市共建有12家芦笋企业,带动农民种植芦笋发展到10万亩,并带动餐饮、储蓄、运输、技术服务、中介组织等第三产业也蓬勃兴起,逐步形成了种养加相结合,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体系。

  2、创建龙头企业必须立足本地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农产品经过深加工,价值可以成倍、几倍甚至十几倍地增加。有关专家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产品加工也将成为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农产品加工、尤其是食品工业落后,是农业效益低的重要原因。作为农业大市,我市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我们紧紧围绕农副产品深加工创办龙头企业,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棉花是我市农村经济的一项支柱产业,我们从这一实际出发,组建了山西忠民油脂集团,有力带动了全市的棉花和大豆生产,使全市的棉花面积发展到38万亩以上,出现了一批种植大户,种植面积和收购量均占全省的二分之一。企业完成加工后,又把棉籽皮返还给农民从事食用菌生产,以棉籽油的废油渣为原料,又建起了三个化工企业。这样大大提高了棉花的综合生产效益,解决了国家要棉花,农民要收入,企业要原料的矛盾,实现了三者利益的统一。

  3、龙头企业要健康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龙头企业大都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为此企业要以利益为纽带,通过合同、契约形式,将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各个利益主体,组成一个有机的利益共同体,做到互相依赖,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将农副产品深加工后,提高附加值取得的效益,弥补农民在种植、养殖中由于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及其成本推动因素而丧失的效益,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山西粟海集团与养鸡户之间都以合同或契约形成结成了利益共同体,保证养殖户饲养一只鸡获利1—2.5元;超人奶业公司专门建设养牛小区,为养殖户统一提供场地、饲料,统一购奶、销售,使农民和企业能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办好企业,有效地保障了我市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4、必须大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我市的实践证明,培养和选用一个好的企业家,就能搞活一个龙头企业,带活一个产业。为此,我们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农村干部、知识青年和能人创办企业。教育和动员机关青年干部淡化当官心理,到基层帮办或领办企业,使他们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对有突出贡献的龙头企业厂长经理在经济上予以重奖,政治上提高待遇。我们还经常选派厂长等企业骨干外出参观考察,到中央、省、市有关院校进行进修学习。每年都举办厂长经理培训班,聘请有关领导、专家、教授和业内知名人士授课,以提高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塑造他们现代企业家的综合素质。近年来,我市涌现出王丙南、朱苏海、郑忠民等一批国家和省级农民企业家,带动了全市龙头企业的兴起。
我市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一是资金紧缺成了制约龙头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二是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和原料供给不足;三是龙头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还有待完善提高等等。

  下一步,我们决心在省、运城市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兄弟县市的先进经验,解放思想,再鼓干劲,率先发展,早日把我市建成山西南部的绿色食品基地、新型加工制造业基地和园林式工贸旅游城市,为全省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山西县域经济网 时间:2006/9/26 15:06:00
责任编辑:杜泽鹏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法律条款  |  广告服务  |  专家顾问  |  在线反馈   |   友情链接  |  
服务热线:0351-6586860 18967096708 服务邮箱:tyliuty123@163.com 在线QQ: 50059021 
山西县域经济网 版权所有 © 2006 sxcounty.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060036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