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性金融 | 县域资讯  | 新农村 | 投融资 | 区域黄页 | 区域招商 | 区域人脉 | 山西博客
  >>  直达
  
   
您的位置 >>山西特色产业与县域经济发展论坛专题 >>正文
   
以创建“五新”型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龙头 全面推进泽州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中共泽州县委、泽州县人民政府

  泽州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晋豫两省交界,属晋城市管辖。总面积2023平方公里,辖14镇3乡、632个行政村,总人口52.6万人。泽州的基本县情可以概括为“四句话”:一是历史悠久。中华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山西的文明看晋城,而晋城古称泽州。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已有了人类的繁衍生息。尧舜时期,泽州为冀州之域,属“帝都畿内”。秦置高都县,隋改泽州,唐为晋城,清设凤台。民国时复称晋城县。1985年市管县时泽州被改为晋城市郊区,1996年撤郊区置泽州县。泽州境内文物古迹众多,现存国家级、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其中国保单位就有8处。泽州为全国文化先进县。二是资源丰富。泽州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尤以煤铁为最,全县含煤面积420平方公里,煤炭探明储量48亿吨,均为无烟煤,铁矿储量约为5亿吨,素有“煤铁之乡“的美誉。泽州所产的“兰花炭”以其无烟、无尘、不沾、不染且发热量高而享誉国内外,并成为英国皇家取暖佳品。全县现有煤矿126座,年产原煤1000余万吨。是全国重要的无烟煤基地、煤化工基地和中高档铸造基地。泽州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华北地区相对,的富水区,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和山西省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三是区位优越。泽州地处我国东西部交汇之处,雄踞太行,俯瞰中原,是山西通往中原,走向全国的重要门户。太焦铁路、侯月铁路,晋长高速公路、晋焦郑高速公路、晋济洛高速公路、晋侯高速公路、207国道、太洛公路等多条交通大动脉纵贯南北、沟通东西,形成了区域内便捷的交通网络。泽州距郑州、长治、洛阳的三个机场均在100公里左右,与天津、 日照、连云港的三个海港都有高速公路相连。四是发展较快。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立足农业、农村、农民的基本县情,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把小康建设作为全县工作的“牛鼻子”,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1997年我县成为山西省首批小康县。2000年实现了乡乡镇镇达小康。2001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县。2005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61.62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6.7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4218元,基本建成宽裕型小康县。全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雄厚,连续多年名列山西省小康建设、民营经济十强县,被确定为山西省县域经济扩权试点县,跨入了山西省十强县、中部地区百强县和全国中小城市百强县,并被列入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目前,我县的农村卫生、教育、文化、饮水解困、新型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等多项工作都走在全省前列。

  胡锦涛总书记去年7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号召,特别是7月29日至31日在视察山西时指出,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我们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农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发展全局中统筹考虑,把农村繁荣纳入全社会,进步中统筹考虑,把农民增收纳入国民收入分配总格局中统筹考虑,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率先在山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感到,对于我们这个以农业、农村、农民为基本县情(全县52万人口,46万农业人口,占86%)的县来讲,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就必须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这个龙头,以新农村建设统揽县域经济发展。为此,我们多次召开会议,进行讨论研究,着手铺排新农村建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后,我们根据中央提出的20字方针要求,结合省市新农村建设要求,结合多年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践,聘请省农业厅、省社科院在全省率先制定出了《泽州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规划》,从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实施步骤、内容及重点、保障措施等五方面对全县新农村建设做出了整体规划。提出了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思路:即瞄准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方向,争先发展,整体推进,努力创建以新产业、新村镇、新农民、新风尚、新机制为主要内容的“五新型”新农村,力争到2010年,全县10%的村基本达到现代化型新农村标准,60%的村基本达到全面小康型新农村标准,30%的村达到宽裕型或小康型新农村标准,领跑全市乃至全省的新农村建设。从目前来看,我县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进展顺利,已由前期的启动规划阶段转入实质性的实施阶段。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实现农民增收为目标,培育新产业

  发展新产业,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农村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多年来,我们以农民增收为目的,结合资源型经济县区的实际,一手抓煤铁等传统产业的提升改造,一手抓煤化工、电力、新材料、旅游以及高新产业的培育壮大,极大地加快了全县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

  (一)做强做大县域经济。发展新产业,首先是要做强做大县域经济。这既是确保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的重要基础。靠上天秉赋的资源优势,我们泽州经过“村村点火,处处冒烟”、“有水快流”的过程,发展壮大了县域经济,带动了农民增收,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了小康。但由于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再加上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控限制,目前泽州的煤铁传统产业优势尽失。泽州的小煤矿由历史最高时期的500座关停到现在的120多座,小冶炼由高峰时期的上千座到现在全部关停,县域经济发展因此受到很大影响,农民增收难度不断加大。那么如何摆脱困境呢?在工作中,我们坚持把调整经济结构、培育主导产业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按照“做强煤炭产业,延伸化工电力,提升冶炼铸造,发展加工旅游”的思路,积极培育壮大新的主导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全面创优发展环境。我们先后制定了《关于推动东西部经济合作的优惠办法》、《关于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的,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改进政务改善服务优化环境的意见》等文件,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了行政审批中心,实行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全面优化了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2、积极培育“四产八业”。结合全县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产业实际,我们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全县经济发展的重点是着力培育煤炭、钢铁、铸造、煤化工、电力、新材料、农副产品加工、旅游等八大产业,努力建设独具特色的钢铁、铸造、煤化工、商品用电“四大”基地,构筑“四产八业”的经济发展框架。在工作中,我们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来抓,对新上项目全部实行领导包项目责任制,由四大班子领导牵头,职能部门、乡镇干部、项目法人参加,一个项目一套人马,一抓到底,从选址、建设到达产、达效全程服务,从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全面倾斜,从而在全县形成了人人有压力,个个有担子,上上下下抓项目建设的良好格局。整个“十五”期间,全县共融资50多亿元,新上了一批企业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在全省全市有影响的重大项目,加速了全县新产业的培育。比如,煤炭业方面,国家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天地科技股份公司与我县联合组建的天地王坡煤业公司,总投资近7亿元,现已建成投产,形成了150万吨生产能力,年上缴税金达亿元以上,成为山西省最大的单井单面地方煤矿;煤化工业方面,晋煤集团2510项目(年产25万吨甲醇、¨万吨合成油,总投资10亿元,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6亿元,税收0.7亿元)、兰花集团1501项目(年产甲醇150万吨、100万吨二甲醚,总投资45亿元,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5亿元,税收3亿元)、天泽508020项目(年产50万吨合成氨、80万吨尿素、20万吨甲醇,总投资15亿元,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2亿元,税收1.31亿元)等一批项目相继在我县落户并奠基开工;钢铁业方面,上海福盛钢铁公司与河北保定亚新钢铁公司在我县投资兴建了福盛轧钢项目,总投资20多亿元,分三期建设,现已完成二期建设,全部投产后,将形成200万吨中厚板材的规模,年销售收入53亿元,实现税收2.5亿元,带动近万人的就业,成为山西省重要的钢铁企业;铸造业方面,我县晨晖管业公司与杭州春风实业公司、台湾兴南公司共同投资了春晨兴汇项目,总投资1.2亿元,今年2月份正式投产,形成了年产15万吨球墨铸管生产能力,成为全国球墨铸管行业十强企业;新材料业方面,康达水泥公司投资7800万元新上了日产2000屯水泥熟料项目,现已建成投产,形成了年产60万吨水泥生产能力,实现利税2500万元,安排就业岗位1000个;农副产品加工业方面,晋城市易航工贸公司投资兴建了天九制药项目,总投资4600万元,现已建成投产,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5亿元,实现利税4000万元,安排就业岗位300个,该项目的投产,极大地促进了我县的中药材种植,亩均增收1000—1200元,加快了我县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电力产业方面,开工建设了曹河水电站项目,新上了国投华实2×30万千瓦发电和高都2×13.5万千瓦项目;旅游业方面,投资建设了珏山、山里泉、李寨三大景区,推出了“山、水、湾”旅游品牌。目前,全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四大基地”初具规模,“八大产业”迅速壮大,“四产八业”的经济框架初步形成。

  3、全面实施“一矿一业”工程。煤炭业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把“双刃剑”,长期靠不住,近期丢不掉。为此,我们立足县情,未雨绸缪,充分抓住近年来煤炭高位运行的机遇,积极鼓励和支持全县年产15万吨规模以上煤炭企业投资新的项目,兴办新的产业。目前,全县5个国有二轻煤矿已全部新上了地面项目。天户煤矿投资6000万元新上了坤达煤化磁材项目,生产的四氧化三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现已形成年生产能力5000吨,产品供不应求;岳南煤矿与香港客商合作,新上了2×13.5万千瓦煤矸石发电项目,总投资12.5亿元,建成投产后,每年可新增产值4.5亿元,综合利用煤矸石150万吨;三八煤矿与珏山风景区成功实现资产重组,目前已完成投资1000余万元,极大地加快了珏山景区开发;王坡煤矿投资6000万元新上山楂开发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极大地加快我县山楂传统产业的开发;祥和煤矿与县机电公司共同投资建设了强华铝业项目,现已完成投资4800万元,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每年可生产铝硅钛合金2.1万吨,实现利税5100万元。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引导乡村规模以上煤矿投资新上新产业。通过做强做大县域经济,使更多的劳动力找到就业门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为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我们把农业产业化纳入了农村小康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大系统来考虑,确立了“富裕乡镇建龙头,山区乡镇建基地,联合起来拓市场”的思路,相继建起了以晋园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果品加工企业,以木栏栅、晋大奶业和朝阳恒山饲料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畜产品加工企业,以另一面、金村粮站面粉加工厂为龙头的粮食加工企业,以县种子公司为龙头的制种企业,以天九制药为龙头的中药材加工企业;建成了国家级商品粮基地、省级瘦肉型养猪基地和市级“菜篮子”基地,建成了水东、霍秀等26个现代农业园区和优质小麦、小杂粮、酥梨等10个农产品专业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化的实践架起了贫富联手建设新农村的桥梁,找到了快富与共富的结合点,实现了富裕乡镇资金、技术、人才优势和山区乡镇资源、劳动力优势的合理配置,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巴公南山村提出“南山南山,关键在山,希望在山”,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种植果树2.5万亩,建成了鹿场、千头猪场、万只鸡场,新农村建设有了可靠的经济保证。柳口镇东下村片紧紧抓住山大坡广的资源优势,在养殖上下工夫,大力发展小尾寒羊养殖,使这一产业遍布19个行政村,成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使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年出售小尾寒羊8000只,存栏1万只,创收500万元,人均增收500元。县种子公司与7000农户签订了每年3万亩玉米合同,产种600万斤,可直接增加农民收入720万元,基地农户户均增收1030元。晋大奶业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建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现有奶牛养殖基地10个,培育农户100余户,存栏奶牛1000余头,大大带动了当地及周边地区奶牛养殖业的发展。

  (三)大力发展强村经济。我县的乡镇企业特别是村级集体经济起步较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在全省全国小有名气。依托这一优势,我们因村制宜,分类指导,着力培育扶持发展强村经济,依托经济强村带动优势产业,推动县域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对原来办有企业、依靠煤铁资源初步完成原始积累的村,主要引导其新上一些大项目,把企业做大做强;对个体私营经济比较活跃、比较富裕的村,动员引导群众和社会法人参股,积极办企业、上项目;对种养业基础较好的村,引导他们积极创办经营服务公司。通过坚持不懈地发展强村经济,全县涌现出了东四义、山耳东、巴公三村、刘轩窑村、霍秀村、水北村等一批各具特色的经济强村。到去年底,全县拥有农村经济总收入超3000万元以上的强村62个,超5000万元以上的强村29个,超亿元以上的强村8个。

  在这里,着重介绍一下我县四个不同类型的经济强村情况:

  东四义村早在1952年就被评为全国卫生模范村,得到周总理亲手为他们颁发的毛主席亲笔题词的奖旗。几十年来,这个闻名全国的卫生模范村没有辜负毛主席、周总理的期望,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步步走在时代大潮的前头,一直是农村工作的典型和模范。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该村就建起了村办铁厂和煤矿,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富裕了的东四义村未雨绸缪,从上世纪90年代初依托煤炭企业开始大力发展地面企业,相继兴办了机砖厂、服装厂、预制板厂、伊健乳业、彩色印制厂、编织袋厂等10多家集体企业,其中,投资近6000万元建起的水泥厂产品供不应求,生产的“增威”牌水泥成为省级名牌产品。到2005年底,全村的集体固定资产已达1.5亿元,完成社会总产值85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4500元,上交国家税金460万元。全村没有贫困户,没有暴发户,家家都是小康户,而且户户都用上了电脑,生活水平和城里人不相上下,是共同富裕的典范,被誉为“太行明珠”。朱镕基、宋平、费孝通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到该村参观,给予了充分肯定。
   山耳东村位于晋城市区西北13公里处,全村250户,960口人,1280亩耕地。近年来,该村依靠煤炭生产积累了雄厚的集体经济实力,依靠依山傍水的自然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业。一是在山上作文章,按照“山顶松柏盖帽,山腰果树缠绕,山下杨柳座底, 山沟池塘养鱼”的规划,投资1800万元,建成了1000亩松柏林和650亩多样化果品基地,每年仅果品收入人均就可达近千元;二是在田上做文章,改选中、低田500亩,85%的耕地实现固定半固定喷灌,成立了农业科技服务站,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农业生产走上了机械化、科学化轨道;三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及运输服务第三产业。以国家级龙王山森林生态旅游开发区、泽州小康游建设为契机,开通了与东四义、兴王庄、二仙掌的龙王山旅游线路,增设旅游景点,初步形成了生态旅游格局。200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5440万元,人均纯收入5210元。

  水北村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这一主线,立足土地优势,通过优化发展环境,狠抓农业结构调整,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路子。一是投资总额668万元,建成了占地500亩的农业生态园区。二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发展节水面积3000亩,促进了农民增收。三是积极创优环境,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了投资2000万元的木栏栅奶牛养殖项目、投资6000万元的天九制药项目、投资2000余万元的晋城汽车公园,以及投资6000万元的王坡山楂项目,极大地加快了全村经济发展和群众就业。到去年底,全村经济总收入近亿元,人均纯收入达3505元。

  南马匠村依托多年铸造传统,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激活内资,新上了球墨铸造企业24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晨晖管业、新世纪铸造、金秋铸造、阳光机管、鹏飞铸造等5家,总投资达2.98亿元,年产铸管、铸件20万吨,可安排劳动力3100多人。到去年底,该村完成经济社会总收入1.28亿元,人均纯收入达5360元,成为省、市、县有名的铸造强村。

  (四)培育壮大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机制灵活,市场化程度高,吸纳社会就业大,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我县民间闲散资金多,银行存贷差达50亿元以上。为把“死钱”变成“活钱”,把资金变成资本,我们坚持把民营经济作为加快发展的重点来抓。通过制定和出台《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办法》及《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创业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大力优化我县的发展环境;积极组织我县的民营企业家到苏南、温州、山东等地参观学习,开拓视野;大力实施全民创业行动计划,激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持机关干部主动创业,农村党员干部带头创业,广大农民就地创业,各类技术人员领办实业。我们还重奖创业功臣,以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在全县形成了“百姓创家业、能人办企业、干部谋事业”的生动局面,促进了全县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为了促进民营经济提档升级,我们还适时调整完善产业规划,积极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引导民营企业走集群化道路,不断提高企业的关联度和产业集聚度。目前,全县民间投资已由初级的挖煤炼铁向煤铁深加工转变,向新兴产业延伸,民营企业呈现出了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群体优势向规模优势发展的良好势头。例如,福盛轧钢目前已成为晋城市最大的民营企业。东方实业公司于2001年率先在全市建成了第一座179高炉,现在又加大投入,积极推进由冶炼向铸造、铸件的转变。金工铸业公司通过技术改造,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产品全部出口,企业效益稳步提升。清慧制造总投资1.2亿元,占地51亩,现已完成一期建设,形成了3万吨汽车配件生产能力,每年可实现产值1.8亿元,实现利税2000万元,安排就业岗位400个。值得一提的是,在民营企业家的示范带动下,广大群众的创业意识更为自觉和强烈。我县8座179高炉和3座318高炉建设项,目,全部有民间资本投入。特别是总投资1亿元的亚鑫318高炉,村民参与股份达2500万元,人均超过1万元。近年来,全县重点工程、重点项目中超过四分之三是由民营企业承担的。到去年年底,我县民营企业已发展到1283家,总投资百万元以上的达366家,千万元以上的10家,亿元以上的3家,10亿元以上的1家,提供就业岗位10.5万个,上交税金近4亿元,占全县经济总量的64%。因此,我县也连续多年名列全省民营经济十强县。

  二、以抓好规划为基础,建设新村镇 

  我们坚持把搞好村镇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培塑典型为手段,以夯实基础为主要内容,全县村镇建设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一)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做好规划,是确保新农村建设有序开展、取得实效的关键。我县农村建设基础较好,尤其是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一座座新瓦房盖了起来,一批批小康楼建了起来。但与之不相称的是,我们的一些村庄是“年年建新房,不见新村庄”,或者周围看上去不错,中间却很破烂;房子建设得不错,但道路、绿化、美化等差得很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规划没有搞好。为此,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针对全县各乡镇、村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和社会情况不同的实际,因地制宜地进行分类指导,坚持“富规划,穷建设”的原则,坚持新农村规划与“十一五”规划相结合,与我县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县规划相结合,与全县小城镇发展规划相结合。我们聘请山西社科院的专家对全县的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总体规划,形成了纵横衔接、完整配套的规划体系。在规划中,既对硬化、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进行规划,又对经济发展、精神文明、社会事业等各项工作进行规划;既有总体规划,又有单项详细规划;既有较强的宏观指导性,又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结合县里的总体规划,我县的一些乡村也对各自的新农村建设进行了规划。例如,下村镇牢固树立“大下村”理念,整合现有资源,把下村、中村、大南庄等村纳入了全镇总体规划中,按照“规划适度超前,基础设施领先,功能配套完善”的标准要求,把“抓规划、促建设与绿化、亮化”作为今年建设的重点。他们聘请了省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对镇域内未来五年发展的经济和道路交通、教育卫生等方面都作了详尽的规划。犁川镇崔河村在县发改局的协助下,制定出了本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即实施八大工程:基层组织建设工程;农民增收工程;“三化”工程(村庄绿化、街道亮化、庭院净化);“五改”工程(河道整治、改厕、改灶、改圈、改煤堆土堆垃圾堆);“六通”工程(通水、通网络、通路、通电视、通电、通电话);教育培训工程;农民健康工程;服务体系建设工程。高都镇泊南村全村共有500户,1800余口人,整个村庄长近3公里,布局极不合理。在新农村建设中,他们委托市规划部门做了建设规划,设计了多种简洁大方、美观适用的住宅楼方案,供广大群众选择。到去年底,全县17个乡镇和268个行政村完成了村镇建设规划。

  在我县的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结合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将全县17个乡镇和100个试点村,在原来规划的基础上重新进行修订完善,并于今年底制定出本乡镇、本村的新农村规划,剩余的364个行政村将在2007年底全部完成。

   (二)培塑典型。农民最讲究实惠,当他们看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好处和变化时,就会自觉地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结合全县农村的不同情况,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的产业实际、区位情况、交通位置等,确定了“城市拉动型、村矿结合型、产业带动型、生态文明型、文化旅游型、移民新村型和城乡统筹型”等7种不周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城市拉动型就是对邻近城市、交通便利的城郊型农村,充分发挥其地缘优势,依托城市加快发展;村矿结合型就是对具有丰富矿产资源的资源型农村,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以工哺农,支持新农村建设;对于没有矿产资源的村,通过一定的行政手段和合理引导,以矿带村,村矿结对,推进新农村建设;产业带动型就是对有一定产业基础的村,通过其工业企业的发展壮大来带动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的综合发展;生态文明型就是对资源缺乏、交通偏远的山区农村,以生态型农业为重点发展生态经济,逐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农村发展道路;文化旅游型就是对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或有优美的自然风光的农村,充分利用其现有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加以开发利用;移民新村型就是对一些经济落后;交通不便、文教卫设施缺乏、不利于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村庄,采取整村迁出的方式,建立移民新村;城乡统筹型就是对在工业规划区和城镇规划区内的城中村、园中村和镇中村,要加快发展其非农产业,提升其产业素质和水平,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新型社区和公共事业建设,促进农村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 

  为了引导农民主动参与和支持新农村建设,我们遵循“以小康建设为龙头带动乡村建设,以农民住宅楼建设为重点带动村庄建设’’的发展思路,在全县培塑了现代化型、全面小康型、宽裕型、小康型四种不同的新农村建设典型。具体来讲,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全面小康水平的村庄,要努力在产业发展上形成新格局、在农民生活水平上实现新提高、在乡风民俗上树立新风尚、在乡村面貌上呈现新变化、在乡村治理上健全新机制。建设现代化型新农村,力争在新农村建设中走在前列,成为女县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在这方面,我们培塑了东四义村这个典型。在集体经济迅速发展的基础上,东四义村为了加强了新农村建设,先后改造了人工湖,建设了街心花园,修建了农民文化楼、影剧院等设施,建起了高标准幼儿园、中小学和全省首家村办电视台,改造农民住宅小区5个。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他们开展了创建文明村、文明小区、文明单位、文明院户等一系列活动,成为太行山上新农村建设的一颗璀璨明星。达宽裕型的村庄,应着力培育壮大其主导产业,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努力实现突破,建设全面小康型新农村。在这方面,我们培塑了西张村这个典型。该村近年来投资近600万元办了六件大事:建设养殖小区,兴建农民公园,修建农业蓄水池,实行集中供暖,建设沼气工程,进行村容整治,进入全县新农村建设先进村行列。基本达小康的村庄,要积极加大对产业的培育,重点要在增加农民收入和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奋力建设宽裕型新农村。在这方面,我们培塑了崔河村这个典型。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该村群众捐资3万元建起了1400平方米的新校舍;义务献工3800多个,修通了一条1.4公里的通往山外的水泥路;建设了8栋楼房,让18户农民喜迁了新居;栽种桑苗5万株,新建万只养兔项.目一个。他们为老百姓营造出了一个和谐富裕的新家园,成为我县南部山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相对贫困地区,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艰苦奋斗努力治穷,全面建设小康型新农村。在这方面,我们培塑了段峪村这个典型。该村是我县的一个典型山区村, 山多、水少;荒地多,耕地少;人口多,资源少。近年来,该村抓住西气东输的机遇,新上了一个千头养猪场,同时种植了300亩酥梨,积极动员群众外出务工,极大地增加了全村群众的收入。

  今年以来,我们在全县深入开展了“一镇一乡百村”示范试点建设,这就是要抓好巴公镇、南岭乡的新农村连片建设示范乡镇,刘轩窑、东常村等100个不同类型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巴公镇位于我县北部,地势平坦,交通便捷,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处于省级巴公工业园区的核心地带,被誉为“太行第一镇”。经过多年小康建设,该镇巴公至陈沟沿线的巴公二村、三村、南山、兴王庄、东四义、山耳东等12个村的新农村建设基础雄厚,已走在全县最前列。从今年开始,我们将采取更大的动作,加快连片建设,力争经过两年努力,使之成为展示我县新农村成就的示范带。南岭乡位于我县南部,是一个典型的山区纯农乡镇。著名台商、世界五百强企业之一——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先生,其祖籍就在该乡的葛万村。多年来,台铭先生情系桑梓,始终关注家乡建设,从资金、人才等多方面支持了家乡葛万村的建设。今年回乡省亲时,台铭先生和我县达成合作意向,将投巨资加快南岭乡新农村建设,使之成为山区新农村建设的典范。目前,“一镇一乡百村”示范试点建设已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典型的示范和带动下,一些乡镇的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地全面展开。比如,北义城镇提出了“一村带一村,建设新农村”和“手拉手,共建新农村”两种新农村连片建设思路,让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带动一个经济欠发达的村,实现资源共享,连片建设新农村。川底乡因地制宜,以川底、焦河为中心,采取“一矿带一业”、“龙头企业带动”、“移民搬迁”等措施,积极探索新农村连片建设模式。高都镇泊南村制定了村庄建设总体规划,6幢居民楼即将开工;东沟镇峪南村4栋居民楼已有2

  栋楼正在开工建设;金村镇霍秀村3幢居民楼、周村镇苇町村的居民楼等一批农民新居正在紧张的建设中。

   (三)夯实基础。农村基础设施的薄弱是造成城乡差别大、农民生活质量差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把通自来水、通硬化路、通有线电视、通程控电话,改善村庄基础设施,作为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来认真加以解决。公路方面,投资4.3亿元,狠抓村村通水泥(油)路工程,到去年底,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2500公里,609个行政村通水泥(油)路,通达率达96.5%;457个行政村主街道已硬化,占行政村总数的72.3%;通班车率达85%,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彰。电力方面,坚持电源建设、电网建设与改造一齐上,基本满足了群众生产生活的需求。吃水方面,’始终把饮水解困工程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投资3733万元,使66%的村吃上了自来水,受益人口达35万人。通讯方面,投资6000余万元,使100%的行政村通了程控电话,100%的行政村通了广播电视,100%的乡镇通了互联网。

  由于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农民和干部职工的居住环境不断优化,村镇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我县被建设部表彰为全国村镇建设先进县。

   (四)整治环境。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实现村容整洁的基础工程,更是让农民受惠的民心工程。我们在工作中,一是坚持把整治环境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来抓。我们在全县大打农村环境整治硬仗,重点在清理“四堆八乱”、通道绿化和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的人居环境。在这方面,我们每年都要深入开展“春、夏、秋、冬”四场环境整治大战,特别是今年春季,全县投资1000多万元,投工60余万个,清运垃圾2000多万方、清理河道30000多米,粉刷墙壁100多万平方米,在全县大打了一场春季农村环境整治“歼灭战”。通过大打农村环境整治硬仗,目前我县乡镇集镇主街道和驻地村整治成效明显,公路两边、河道内外垃圾清理初见成效,农村的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观。为了巩固集中治理的成果,我们大力推广东四义村爱国卫生经验,建立健全了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成立了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在新农村示范村组建了环卫队,配备了环卫设施,建成了垃圾处理场,实行定点定时倾倒垃圾,专人清运。同时全面开展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与处理工作,确保农村垃圾处理覆盖到乡镇,覆盖到中心村。二是大力推广沼气建设。我们坚持把推广使用沼气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来抓,认真落实“国家生态富民家园”行动计划,制定出台了资金扶持政策,积极培训农村沼气技术人员,切实加大技术指导力度,重点抓了下村镇晋宏沼气工程,巴公南山、北义城西张村和周村中山村等一批建设质量高、综合利用率高的示范村、示范户。 目前,全县已建成中型沼气工程2个,小型沼气工程3个,户用沼气池600多个,有10个乡镇21个行政村1万多户农民用上了沼气。特别是下村镇晋宏集团投资1500万元兴建的日产3000立方米沼气池,能够为3000户集中供应沼气,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沼气池。三是狠抓通道绿化。我们紧紧围绕山西省六大造林绿化工程,采取“一矿一企、治理一山一沟”、以煤换绿、以矿养绿、民企增绿、全民造绿等多种形式,启动了通道绿化、村庄绿化和荒山绿化工程。全县今年春季共完成绿化投资3300多万元,完成树木种植198万株,绿化等级公路73.84公里、乡村公路200多公里、公路沿线荒山3307亩,完成了74个村的生态园林绿化任务。今年6月份召开的全省林业晋城现场会上,我们赢得了全省上下一致的肯定和认可。 

  三、以提高素质为目的,培育新农民

  农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在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一)坚持不懈抓好农村教育。基础教育方面,我们积极优化教育资源,逐年加大教育投入,累计投资近亿元,新改扩建校舍5.8万平方米,改造中小学危房9.2万平方米,“普九”任务进一步巩固提高,各项指标均超过省定标准。成人教育方面,认真推广本县南村镇“集党校、团校、农技校、农广校、文化站为一体,熔思想教育、文化学习、科技培训、信息传播、文体活动于一炉的成人教育中心”的做法和经验,实施了成教 “个十百千万工程”(即建好1所县级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抓好10所达国家《规程》的乡镇成教中心建设、引导扶持100个科教兴村典型、培养1000个科技致富户、培训10000名科技当家人),使全县农民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目前,18至60周岁的劳动力达到小学文化程度的有11.22万人,占这部分劳动力的27.03%;达到初中文化程度的有21.28万人,占这部分劳动力的51.27%;达到高中文化程度的有9.01万人,占这部分劳动力的21.7%。职业教育方面,注重发挥高都职中和县职中的“龙头”作用,尤其是高都职中作为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同山西机电学校联合办学,先后为社会输送了近万名具有高职学历的合格劳动者,今年又为富士康集团深圳基地和太原基地输送了760名电子技术和普通机械加工人才。同时,我们还大力创新行业技术教育,努力培养科技实用人才。如县煤炭培训中心结合安全、全员生产技能等年培训110多期,使2.1万多名煤炭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得到了加强,生产技能有了明显提高;畜牧中心围绕畜禽养殖、疾病防治、牧草种植年举办培训班100余期,使一万多名农民接受了不同的专业技能提高培训。为切实加强我县的职业教育,我县籍台商、台湾工商建设研究会理事长郭台强先生,将投巨资修建一所职业技术学校,为加快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智力支持。

  (二)切实加强农民培训。我们充分发挥乡镇农民培训中心和农村夜校的作用,结合我县产业发展实际,广泛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实用技术、煤炭冶炼铸造技术等各类实用知识和技术培训;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化远程教育的载体作用,广泛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和电脑知识培训,使广大农民群众学到了大量的致富信息和农业科技技术;组织实施了以“绿色证书”、“土专家”等为主要内容的“48万农民科技大轮训工程”,增强了广大农民的科技意识和信息意识,提高了广大农民科学种田的本领和农业致富的技能。全县每年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达千余次,受训人数达10余万人次,培训科技致富户近千户,培养科技当家人近万人。全县先后有36名农民通过培训成为农业高级技术人才,243名农民获得了中、初级技术职称,2.8万多名农民领取了“绿色证书”,9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了1至2门实用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农民增加收入的致富本领和就业能力。同时,我们积极把培训与转化相合,近年来先后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7.2万人。

  (三)努力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针对千变万化的市场经济,我们积极探索,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在北部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我们按照市场化的要求,积极组织广大农民成立经济合作社。如巴公镇东四义村组建了东凤实业有限公司,巴公三村成立了太行企业总公司,山耳东村成立了山鑫公司。目前全镇38个行政村,共有15个成立了经济合作组织。北义城镇刘轩窑村对3家村办企业进行了产权确认,变“村民”为“股民”,组建了宇通公司。在南部山区乡镇,我们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广大农民经纪人的作用,积极组织各类专业技术协会,目前全县共有32家各类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南岭乡政府根据本地酥梨产业优势,成立了南岭酥梨协会,承担了全乡29个行政村、500多户果农、2000余亩梨园的产前、产中、产后的专业化服务,有力地带动了全乡酥梨产业的发展。柳口镇的多名农民经纪人针对当地实际,充分发挥产业带头人作用,分别成立了养蜂、中药材、黄羊、果树等多家协会组织,按照协会加农户的模式,每月定期开展培训,现场参观指导,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培育了一大批专业村、专业户,带动了农民增收。如圣王山村通过无公害苹果生产,人均年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坂头行政村人均小尾寒羊1.2只,仅此一项人均年收入就达2000余元,成为全镇知名的“小尾寒羊特色村”;圣王山村的尚富生参加养羊协会后,养起了80余只小尾寒羊,每年收入8—9万元;岩山村村民姚海庆靠15只小尾寒羊起家,供出了一个专科生、一个中专生,家里还盖起了新房;南渠村的郭建生,在中药材协会的指导下种了20余亩药材,几年来先后在信用社存了20多万元,成了全镇文明的药材大户;中药材协会会长郭三旦,每年药材销售额在150万元左右,不仅带动了柳口镇的中药材种植,今年还扩展到了我县长河一带。由于他常年从事药材经销活动,信誉好、价格合理,目前,柳口镇种植的黄芩、板蓝根、桔梗等10多种中药材,经他统一销售后,已占领河北安国、安徽亳州、河南郑州等地的市场,并部分销往南韩。

  四、以文明村镇创建为载体,塑造新风尚 

  塑造文明新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狠抓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了健康进步的社会新风尚的形成。

  (一)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我们在全县积极开展“学习型机关”、“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化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开展了向崔晓满学习的活动,健全了农村文化网络。我县已成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和文化工作的先进县,巴公镇、东四义村、东常村已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文明村镇”,县工商局荣获了“全国文明创建先进单位”称号,县计生局、国税局、质监局、农发行和孟匠村、兴王庄村、牛山村、巴公三村等一批单位和农村已成为省级文明单位,珏山风景区已进入省级文明景区行列。这些都进一步丰富了我县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全县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素质,在全县形成了遵纪守法、诚实信用、邻里和睦、平等友爱、扶贫帮困的社会新风尚。例如,东四义村几十年如一日在全村深入开展“爱党、爱国、爱四义、爱亲、爱朋、爱自己”的“六爱”教育活动,用身边人、身边事对干部群众进行经常性教育,积极影响、引导和规范广

  大干部群众的行为,在全村形成了奋发向上的浩然正气。东常村把创建十星级文明户纳入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规划,充分运用创建“五好家庭”、“文明家庭”、“遵纪守法户”、“双文明户”等有效形式,开展多层次、多内容的创建活动,户户参与,家家挂牌,使广大群众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升华、自我提高,在全村形成了良好的村风村貌。

  (二)健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我们坚持把每年新增的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每个农民群众,初步建立健全了农村保障体系。大力实施农民健康工程,率先在全省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去年底,我县的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已达到85%,累计为10093名群众报销医疗费用1454万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达3120万元,覆盖面达到42%,位居全省118个县区之首;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农村低保补助标准由原来的618元提高到960元,所有低保对象全部实现了应保尽保。

  (三)大力开展“平安泽州”创建活动。狠抓安全生产工作不松懈,尤其是狠抓煤矿安全生产,这使得我县安全生产连年取得良好业绩,近年来更是连续多次荣获全市安全生产先进县称号:坚持平安创建工作不松劲,健全了乡、村两级综合治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村级组织还形成了以党支部为核心,集综治、治保、民调、巡逻、普法“五位一体”的村级综治办,充分发挥第一道防线作用;坚持高度重视信访工作不放松,狠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建立健全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组织机构和县、乡、村三级信息网络,在各乡镇普遍建立了调解中心,在各村建立了调委会、调解小组,将各种矛盾及时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同时建立了预防和处置群众性事件的工作机制,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坚持解决涉法上访问题不放松,切实增强政法部门办理涉法上访案件的透明度,力口快办案进度,从而较好地解决了上访者“有气无处出、有冤无处诉”的问题。2005年,我县跨入了山西省晋城市首批平安县行列。

  五、以激发内在活力为保障,创建新机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单靠农民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实行“城乡统筹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工作中,我们坚持统筹谋划,协调发展,逐步探索建立起了一套扶持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机制。

  (一)建立了长效支农机制。确保加大投入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一环。我们在工作中,一是财政投入。今年综合安排了4000万元惠农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其中县财政安排了500万元的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奖励扶持,以后每年都要有一定的增长。二是以煤补农。我们制定出台了政策,每年从煤炭生产中抽取一定资金,用于农业产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的补助;实施了“百矿百村”工程,100多个煤矿与100多个村结成对子,积极引导全县100多个煤炭企业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如岳南煤矿支持犁川镇崔河村新农村建设资金达30多万元;积极探索建立煤炭资源价款补偿制度,现金收入全部用于新农村建设,今年累计收入达7。3亿元;投入股份的,增值部分也全部用于新农村建设,从而着力形成新农村建设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三是部门帮扶。我们实行了县直各部门与10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结对子帮扶的制度,要求部门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进行帮扶。去年以来,县直部门无偿捐助资金达500万元以上。如我县地税局从建设新农村的需要出发,先后投资30余万元帮助晋庙铺镇沙石堡村解决化肥供应、合作医疗、文化建设等问题,最近又帮助该村购买了健身器材,硬化了村中空地,建设了文化娱乐广场,切实改善了该村的居住环境。机关事务管理局连续多年支持柳口镇东下村的发展,投入20多万元用于该村的街道硬化、通自来水等基础工程。建设局在加大对葛万村物质、资金帮扶的同时,还协助该村制定出台了实施规划。四是启动集体经济。经过多年发展,我县涌现出了一大批巴公三村、孟匠等集体经济条件较好的村。我们积极引导他们拿出集体积累用于新农村建设,去年以来,全县村级投入资金达1.5亿元以上。如高都镇泊南村计划总投资2.5亿元用于旧村改造,目前已完成投资1300万元,完成了20米宽的村主街道、人工湖、煤气柜等的基础工程,8幢住宅楼也已开工建设。北义城镇河底村投资100万元,修通了4.8公里的出村路,硬化了村内大街小巷,投资100万元建成了一座标准化中学教学楼。五是动员群众。如在村村通水泥路工程中,我们积极发动群众投资投劳,以实际行动改变村容村貌。据统计,在村村通工程中,我县群众无偿捐款达1500万元。六是社会捐助。我们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新农村建设。如著名台商郭台铭先生近年来无偿捐助家乡建设达2000万元以上; 台湾工商建设研究会理事长郭台强先生回乡省亲时捐助家乡100万元;民营企业家车继宏利用多年挖煤积累的资金,投资3000余万元,新上了华北最大的沼气项目;大阳镇靳沟村的晁国智先后为加快家乡发展捐资300余万元;南岭乡老党员成济武为改变家乡落后面貌,无偿捐助近1000万元。

  (二)建立了民主管理机制。在新的形势下,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使广大农民对涉及自身利益的事情真正有了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这样才能进一步调动他们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更好地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县北义城镇刘轩窑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出了“民主日”活动的治村经验。这个不足百户人家的小村子,在1989年初由自然村改为行政村时,村里不但没有一分钱积累,还欠外债6万元。村党支部书记魏贵法和村委会主任姚年富上任后,充分发动群众,多方集资,办起了煤矿,效益很好。但村里的一些年轻人强行拦截外来拉煤车辆,向司机索要钱财。村里的李水旺和杨新发两位70多岁的老人知道后,主动到煤矿沿线巡查,制止了这些年轻人的不法行为。此事对村领导班子触动很大。一件让村干部感到很棘手的事情,群众一出面便迎刃而解了。为此,村里召开专门会议表彰两位老人的行为,奖给每位老人50元钱,并对他们说:“你们就是咱刘轩窑的‘八千岁’,上可打君,下可打臣。”。这件事,拉开了刘轩窑“民主日”活动的序幕。之后,村党支部通过延伸和拓展“党日”活动的内涵,让群众选举公道正派的村民代表参加每月28日召开的“民主日”活动,对村里的事情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提出了“当官要从‘为民做主’到‘让民做主”’的行动口号。通过开展“民主日”活动,使农民群众对党的方针政策和村里事务有了直接的理解和把握,使党的意志直接变成了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我们在全县大力推广刘轩窑村民主治村经验,把每月20日作为“民主公开日”,集中开展议事活动,按照“五规范、一满意”(规范公开内容、规范公开形式、规范公开时间、规范公开程序、规范公开管理,达到群众满意)的要求,对涉及村民利益的农村财务、土地承包、宅基地审批等事项,及时详细地公开、公示。为此,,村民对村级管理的满意度达90%以上。 

  (三)建立了党建保障机制。我们坚持把加强党的建设和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去年以来,按照省委和市委的安排部署,我们深入开展了村级先进性教育活动,探索建立了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基本上实现了中央提出的“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发挥了农村党支部在经济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为了切实巩固和落实“五项制度”的成果,我们多次举办了新农村建设培训班,积极探索“一肩挑”后农村党支部建设的新途径,在规范农村干部行为中凝聚了建设新农村的合力。特别是在多年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把加强农村领导班子建设作为重点,努力把那些有改革开放头脑、市场经济意识、真抓实干精神的能人选拔到村级领导班子中来,选好配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如东四义村的田真炉,几十年如一日,不图名、不图利,俯首甘为孺子牛,在全村群众的心目中竖起了一座当代共产党人的丰碑;山耳东村党支部书记阎炉,刚当支书时村里连一根打井绳都买不起,为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他勒紧裤带干,咬紧牙关闯,终于使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花果山,偏僻落后的穷山村一跃成为省市闻名的现代化农村示范村;西尧村原党支部书记段永芳,担任村支书三十余年,始终不甘人后,勇争先进,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最后累死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我县崔河籍退休老军人崔晓满,曾任吉林省四平市委常委、四平军分区政委,退休以来,他情系家乡,关注家乡,建设家乡,在短短几年内,他带头建学校、修路、带领群众致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做出了大量的显著成绩。正是有这样一批优秀的村支书,为全县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各位领导、同志们,以上就是我们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的全新事业,任务光荣而艰巨,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努力和不懈的奋斗。我县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虽然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工作中也还存在着综合经济实力不强、建设资金投入短缺、工业反哺农业力度不够、农民群众认识不到位等问题。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中共山西省委和晋城市委的

  工作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快马加鞭,在全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争做排头兵、领头雁。


 来源:山西县域经济网 时间:2006/9/27 20:53:00
责任编辑:杜泽鹏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法律条款  |  广告服务  |  专家顾问  |  在线反馈   |   友情链接  |  
服务热线:0351-6586860 18967096708 服务邮箱:tyliuty123@163.com 在线QQ: 50059021 
山西县域经济网 版权所有 © 2006 sxcounty.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06003632号